FavorShow.com 非我秀-

标题: 大作文《读后感》(一稿) [打印本页]

作者: 李海军老师    时间: 2015-4-2 15:33
标题: 大作文《读后感》(一稿)
本帖最后由 李海军老师 于 2015-4-2 15:39 编辑

书的真谛  

                  ——读《魔毯》有感

       魔毯究竟是何物,它与书又有什么关联呢?其实,书就如魔毯一般具有非凡的魔力。可书有什么魔力呢?就让我们从《魔毯》中寻找答案吧!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人们十分渴望了解世界——可他们却只能呆在村镇里,永不厌倦地听各行各业的人讲关于世界的事以满足期望……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旧感到不满,直到一位哲人拿出了钥匙——书。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说着他送给人们一本书“这句话深深打动了。从古至今,人们不断发明创造出新产品以满足需求。可是,虽然新东西不断革新,不断满足人的期望,但总不能达到极致。除了独一无二的书与众不同——虽然外表不太体面,可内心却是丰富的:他可以帮助你去回味历史;他可以让你了解世上最新的科技动态;他可以让你领略大自然的奇美;他还可以给你讲述全世界的各国人文风情……书既然有这么多的作用,难道他还没有魔力吗?
       书的魔力不仅仅在他美妙的文字中,他更是一台时间机器,带我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我读了《林海雪原》后明白了解放军战士的不惜牺牲,誓死报国的精神;同时也深深感到队长——少剑波对战士的热爱,对敌人的憎恨。
      书是有魔力的,它不是单纯的消遣物,而是需要去倾注全部精神理解与探索的“奢侈品“。也许书没有像你想象的那样精彩,可只要你用心去找到开锁的正确钥匙,满足自己的需求就足矣了。平常闲暇时翻开书静静地看起来,不知不觉中你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满足;睡前同样枕着书声入眠,梦就会格外香甜。

一、读后感包括以下几部分:1、书名作者。2、主要内容。3、主要情节描述,分析,提出论点。4、结合具体事例谈感受。5、结尾升华。
二、行文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过渡自然、结构清晰。



作者: 洪欣茹    时间: 2015-4-3 15:43
本帖最后由 洪欣茹 于 2015-4-10 12:41 编辑


                                  读 《青铜葵花》有感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到处都是美好的,其实还有很多痛苦。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与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这一个故事可谓是可悲可泣。  
      青铜与葵花的家虽然十分贫穷,十分苦难,但是他们快乐。故事中的场景很美,人物外表很美,人们的心灵更加美。在这一个故事中,时时有着一股爱,一股充满生机与情意的爱。作者将苦难,美和爱写得漓淋尽致。写得十分感人,以至于当我第一次读时眼睛竟会红了一圈。      
     《青铜葵花》是爱的故事。他并不是专门赚人的悲情小说。相反,他是温暖的、纯净的,像一个纯美至极的童话。整本书都是满满的爱,大大小小的、深深浅浅的,连成串的,结成片的爱。爱得人心头一阵阵地发热,这热一直蔓延到心底深处,触动了那根深藏的心弦。于是眼窝也跟着热了,于是被那些小小的细节一次又一次地冲开了情感的阀门而泪水涟涟。“少年时就有一种对苦难的风度,长大时才能成一个强者!”文章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文章写美——至美,将美写到极致;文章写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感。《青铜葵花》中的所有人物,他们都如同圣人一般,因为他们锻炼了人们开展伟大的心魂。他们是力、是生、是神。欢乐固能赞颂,痛苦又何尝不值得赞颂?但凡能体味他们的人,方能懂得人生的价值与离开生人生的甜蜜!





作者: 胡天翔    时间: 2015-4-3 19:16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外国长篇小说,作者是丹尼尔笛福。 这本书主要讲了以下内容:从前,有一个叫鲁滨孙的人,他酷爱航海和冒险。有一次,鲁滨孙乘船前往南美洲,中途船出了事故,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被冲到了一个荒无人烟、远离文明世界的小岛。鲁滨孙在小岛上生活了许多年后,终于回到了英国。
      我找到了一个让我悟出道理的片段:这使我想到,虽然我收集了这么多东西,我所缺少的东西还很多,墨水就是其中的一种。其余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至于内衣之类,虽然缺乏,我不久便习惯了。
我认为鲁滨孙遇到困难,不是着急,而是想办法去克服,并且他会坚持。鲁滨孙虽然没有任何工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建出了房子、羊圈。他虽然在做围墙时很吃力,但他还是坚持了下去,造出了围墙。他最后能活下来,就是因为他懂得坚持,不退缩。鲁宾孙是经过自己无尽的努力,终于回到了英国,而不是退缩,去自杀。他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不仅仅是鲁宾孙,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人。就像我,上次在编程序时,有一道比较难的dfs题,我总是做不出来,总是超过时间限制。我先是和爸爸交流算法,再一起看别人AC的代码,分析算法,分析超时的原因。期间,我对别人的代码毫无思路,都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我从网上找到做法,最后终于想明白了算法,最终AC了这道难题。
      通过看《鲁宾孙漂流记》这本书,我学到了鲁滨孙“遇到困难,不是着急,而是想办法去克服,并且他会坚持”的品质,我也要向鲁滨孙学习。


作者: 陈俊博    时间: 2015-4-4 10:52
本帖最后由 陈俊博 于 2015-4-10 12:28 编辑

读《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是一部中国长篇小说,作者是姜戎是一部由城里人描写蒙古人和蒙古狼的小说。他讲述了一个叫陈阵的知青,他早已厌倦拉了繁忙的都市生活,下放到蒙古。他很喜欢这里的风土人情,并养了只狼。后来他们去了‘天鹅湖’但这里早被农垦兵团占领,并且让爱狼,爱蒙古草原的陈阵带他们去打狼。最终老鼠越来越多,让草原沙化。
     这本书让我悟出道理的的一段是:巨狼全身痉挛,目光散乱,瞳孔放大。包顺贵走近狼,狼竟然不动。他用枪口刺刀捅了捅狼嘴,狼还是不动。包顺贵大笑说:咱们已经把这条狼追傻了。说完伸出手掌,像摸狗一样地摸了摸巨狼的脑袋。巨狼仍是没有任何反应,当包顺贵再去摸狼耳朵的时候,巨狼像一尊千年石兽轰然倒地……人类就是这样追杀狼的,狼才会灭绝,草原才会荒芜。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因为一时之利不计后果的商家,最近正好是春天,在北京的春天有什么极端天气?----沙尘暴。沙尘暴的形成主要原因是西北植被破坏严重,固沙能力差 ,北京春天少雨,天气干燥,城区绿化水平不足。但要不是西北植被被破坏哪来的沙尘暴。但在民国时期北京也没有沙尘暴啊,现在怎么有了?那是因为,国内有很多很多食客都爱吃羊,但他们都吃山羊,使大部分商家不计后果的养殖山羊,山羊对草原危害很大,因为它们不像绵羊一样只吃草在土上的部分第二年又能长出了,而会把草根抛出来吃掉,造成草原面积减小、退化。有一些商家为了让羊变肥,让羊吃草籽,让草原退化火上浇油。这种事情直到2008年奥运会前后为了申请奥运会才停止。但对草原的破坏至今很难弥补。
      我在此希望那些商家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多看看未来。不让仅存的草原重蹈《狼图腾》的覆辙。我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让这些商家不敢也不能干坏事。让我们弥补文革时期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


作者: 盛鑫悦    时间: 2015-4-4 11:31
本帖最后由 盛鑫悦 于 2015-4-10 12:24 编辑

                               读《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有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卓雅和舒拉的故事,这本书由他们的母亲卡娅所写,这本书令我感动,整本书虽然是用平淡得出奇的文字所描写的,但却包含了卓娅和舒拉对祖国浓浓的爱。
         这本书讲的是卡娅与彼得洛维奇结婚并生下了姐姐卓娅和弟弟舒拉,随着他们的长大战争开始了,热血爱国的卓娅很快就去了前线,但在一次单独行动中卓娅不幸被抓,当德国人抽打她的时候她却没有发出一丝声音,甚至到了最后她要死的时候还在对着村民做着演讲,而同样爱国的舒拉也上了战场,但最后也壮烈牺牲于战场。
         书中卓雅和舒拉为了祖国的坚持,勇敢,无私奉献的品质令我感动,就如文中所说“4个身强体壮的士兵解下皮带轮流抽打卓娅。据房主人沃罗宁计算,他们足足打了200下才放手,但是卓娅始终未发出一声疼痛的叫喊。”她只是个16岁的女孩,却能做出这样的事情,这样无私奉献的卓娅令我震惊。
         而舒拉呢,他驾驶着坦克首先强渡过30米宽的水渠,冲着敌人猛轰,将敌人的军需仓库炸毁,消灭了敌人的炮兵队,击毙法西斯匪军官兵60人,而最后也牺牲于战场,他是多么的勇敢啊,多么厉害啊。他们为了祖国就这么消耗了他们正值青春的年华,他们的伟大令我是多么的惊讶!
      
这本书教会了我那么是勇敢,什么是坚持,请同我一起翻开这本书去感受两个伟大的战国英雄平淡而又美好的一生吧。

作者: 程颢然    时间: 2015-4-4 15:21
                          读《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这本书作者是保尔出身于普通工人的家庭,从小饱受旧社会的种种屈辱和痛苦,从小爱打架,骂人。在老兵朱赫来的带领下,他参加了红军,不管是严寒风暴的袭击,还是吃住条件的艰苦,都没使保尔动摇。保尔经受住了考验,受到了长辈的影响,他决心改掉儿时的恶习,他坚定的决心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党党员。积劳成疾使他因患伤寒病而瘫痪,双目也失明了。然而,保尔万难不惧,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写成了长篇小说。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对保尔开掉恶习的决心所震撼,他以前经常会为了一些小事而打打闹闹,可是后来他克制住了自己不会再和别人打架。文中在前半部分常常说保尔和别人发生矛盾,打架,而后来专门有一段描写了,保尔听见有一个人在说党的坏话,他气得咬牙切齿,但最后克制住了情绪,和平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保尔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决心改掉这些恶习的决心,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只要你认识到了自己有一个很严重的错误,并且有保尔一样的决心他一定能改掉坏毛病。
我觉得自己也应该向保尔学习,他改掉坏习惯时的决心。上学期李老师跟我说叫我离赵润泽远点,可是我没有远离他,还是按部就班的和他玩,距离一样。导致这个学期的一个中午班,赵润泽和我一起去体育组偷球。如果我又和保尔一样的决心,决心不和赵润泽呆在一起就一定不会发生那天的状况。所以我一定要在改掉一个坏习惯时要有和保尔一样的决心。
      这本书,是我见识到了俄国革命的坚定,也让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足够坚定的决心,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

作者: 刘梦妍    时间: 2015-4-5 12:02
      
鲁宾孙漂流记
      
《鲁宾孙漂流记》是一本小学生必读的好书。它主要讲了:主人公鲁滨逊幼年有着航海周游世界的理想,而父母极力反对。他很固执,就在1651年,鲁滨逊19岁的时候,背着父母,报名做了水手,在海上,暴风把船给吹翻了,鲁滨逊很幸运,没被淹死,独自漂流在一个荒岛上,接着自己探查了这个岛,开垦了一片土地,还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食物。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一群野人在吃人肉,鲁滨逊决定要救出受害者,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鲁滨逊成功救出了一个人,并为他取名为星期五。后来,他终于离开了陪伴他27年又75天的这个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英国。主人公鲁滨逊正是凭着顽强的毅力,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如果鲁宾逊没有离开家,那么他的人生一定没有那么精彩,在他的眼中就只有金钱,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也就不会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制造东西,去扞卫自己的家园,他勇于向世俗挑战:离家出走;他勇于和大自然斗争:在经过大浪后也没被淹没;他勇于行动:在荒岛上看见俘虏快被野人吃掉的时候,舍身去救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他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事物——挑战和磨练。      
      
我想: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小学生也应该向主人公学习,要勇于向困难挑战,打不垮,压不弯,压力越大越要坚强,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崭新的自我。勇于斗争、勇于行动、勇于挑战、勇于追求,勇于探索……我们一定要学习鲁滨逊的创新精神。
      
   


作者: 赵文涛    时间: 2015-4-5 14:40
本帖最后由 李海军老师 于 2015-4-9 14:11 编辑

读《狂人日记》有感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狂人日记》它被选入了《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里面,它的作者是鲁迅,而鲁迅的这本书中摘取的这篇文章是一个疯子的日记。这个疯子的日记中记录了他每一天都很担心,就怕外面的人会找机会吃了他。并且他还把医生和他打个对他的关心都理解成了要吃掉它。而且他还天天都在胡思乱想,想着一本书上都写着吃人,他的妹妹被他大哥煮着吃了……..最后这个疯子还找到他大哥,并跟他大哥进行对话。接着开始号召世人去救救那些无辜的孩子们,别让他们也被吃掉。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当时这个疯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当时的学生可能正在起义反抗那些军阀,并且那时候的地主也是在强行压迫农民,使农民吃不饱穿不暖。当时的社会能够让人疯到这种地步,也就能说明这个社会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社会。而且这篇文章也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是一个使人民饱受痛苦的时期。鲁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反映当时的现实情况,这就体现出了鲁迅反对封建社会,支持新文化运动,想让人民团结救国的决心。也想说明封建社会是一个让人民迷信,不团结的社会,这才让鲁迅弃医从文,写了更多使人民觉醒救国的文章。(调理乱)
   下面让我们从一个例子中来体现出地主对于农民的强行压迫和封建社会对于人们的一种苛捐杂税。佃农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逃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喝了做豆腐用的卤水后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黄世仁奸污,逃入深山,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里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黄世仁对于杨家的种种迫害导致喜儿的父亲自杀,还导致了小小年纪的喜儿长出了满头的白发,这也就说明了地主对于农民的强行压迫使得农民们家破人亡,颠沛流离。
   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压迫、剥削带给劳动人民的种种痛苦。劳动人民要敢于和旧势力做斗争,不要害怕困难,而且只要敢于奋斗和创新,这个社会就会进步,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 李泽    时间: 2015-4-5 14:46
《狼图腾》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狼图腾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姜戒,书中提到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陈阵的青年到内蒙古草原生活,陈阵跟草原上最有威望的老人学了很多关于草原狼的故事,他对草原民族崇拜的狼图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中也写了陈阵他们亲身经历的关于狼的故事,他们所体会到的草原民族对狼和腾格里的崇拜。在一次掏狼窝时,陈阵抓了一窝活的幼狼,只留下了一只喂养,这以后他们与小狼就发生了很多故事。后来组织了大规模的灭狼运动,可这样一来便破坏了草原的生态平衡,草原环境开始恶化。陈阵他们养的小狼因骨子里不被驯服的精神而死去,最终陈阵他们也结束知青生涯回到北京。
    狼是草原上不可缺少的动物之一。狼使草原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草原上的草将被繁殖力强的动物所侵蚀,如黄羊、黄鼠、野兔等,这会对草原的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也很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的平衡发展。我们要保持生态平衡。在自然界里,生物链是不可缺少的,一旦断绝,就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在草原上,如果把狼赶尽杀绝,黄羊就会大量的繁殖,草原最终也会毁灭。在森林里,如果把老虎一类的动物杀死,那么鹿群等动物就会大量繁殖,植物最终会被吃光,而鹿群最后也会随之消失。所以我们不能破坏生物链。
    在草原上,狼非常的重要,没有了狼,就没有蒙古人,因此,蒙古人将狼视为神。
                                                                 李泽


作者: 张景宣    时间: 2015-4-5 21:43
本帖最后由 张景宣 于 2015-4-5 21:46 编辑

狼的魅力
---读《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是一篇好书,它的作者姜戎写入了许多生动的故事,从中我也悟出了许多道理。
      《狼图腾》主要写了:故事以在内蒙古插队的陈阵养小狼的故事为主线,从毕利格阿爸带陈阵去看捕杀黄羊的那一幕开始,陈阵便开始爱上了狼这种动物,狼是蒙古民族的图腾,但它对于爱狼的陈阵来说,却也有着某种联系,使原本身为汉人的陈阵喜欢上了蒙古民族的图腾。
        看到这里,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狼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陈阵和蒙古人都“迷恋”着它?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答案。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陈阵为了抄近道而遇见了狼。我认为他当时肯定在联想像“小红帽”等故事对狼的理解,可最终狼却放走了陈阵。我认为是这件事让陈阵对狼的理解彻底颠覆了,于是才让毕利格阿爸带着他一块去看狼捕杀黄羊的景象。但我认为陈阵喜欢狼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是狼的智慧与勇气,因为狼与别的猎食动物不一样:因为狼在猎杀动物的时候不会像别的食肉兽一样只会随便“瞎打”。首先狼不会打无准备之仗,没有绝对的胜算狼是不会轻举妄动的;还有狼的聪明才智,狼去猎杀动物时不会去“硬攻”,而是“智取”,就像猎杀黄羊那个镜头,狼并不是将黄羊直接打死,而是会去把黄羊引到一个“冰窟窿”里,变成“冻羊”。狼还具有别的动物所没有的报复性,因为在书里偷羊的情节中,狼发现了羊被偷走,于是便不惜一切代价来捕杀汉人的军马。明知道自己处于劣势,但还是为了复仇,将汉人的军马全部杀死了。
        蒙古人为什么会将狼供为图腾呢?狼到底有什么魅力呢?狼既没有虎那样的强壮,有没有豹的速度。但蒙古人还是把狼供为了图腾。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狼所创造的战术。成吉思汗正是因为有了狼的熏陶才能把南宋与北欧人打败。群狼战术就是成吉思汗从狼的身上学到的,而且狼是一个群体动物,它打的每一次“战役”都是靠着头狼去指挥的,非常的团结、非常有执行力,这是人都不能媲美的一点啊!还有就是草原人与草原狼相互互补的地方,狼为着草原而去捕杀黄羊,如果黄羊多了,草原就会沙漠化,因为黄羊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没有狼这个“猎手”,草原就会超负荷。而狼又因为黄羊的存在而能时刻填饱肚子我认为这就是草原人将狼供奉为图腾的原因。
        狼的魅力……真是令人深思与令人探讨的话题啊!


作者: 张景宣    时间: 2015-4-5 21:45
我没有加事例,因为这篇作文没有事例。请大家见谅!
作者: 邹正域    时间: 2015-4-6 09:27
本帖最后由 邹正域 于 2015-4-6 09:29 编辑

读《海鸥乔纳森》有感

        《海鸥乔纳森》一书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理查德•巴赫。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海鸥乔纳森因只顾练习飞行而被逐出鸥群。他在流浪的途中意外遇到了“天堂”的海鸥,在“天堂”海鸥的带领下,乔纳森认识了“天堂”海鸥的长者,他从长者那里学到了如何突破海鸥飞行的最高速度,他把这个方法传给原来鸥群里像他当年一样勇敢的海鸥,一直传承下去。
        海鸥乔纳森的这种求知的精神与执着值得让我学习。他不断超越极限,从时速七十英里到九十英里,最终突破了二百一十四英里一小时。而超越后的成就感是他从未感觉到的。在长者的的指导下,乔纳森学会了能轻而易举地飞离地球的方法。而他并没有保留这个秘密,而是把这种方法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再由自己的学生传授给其他有志向的海鸥。
        与海鸥乔纳森一样,我也有这样的感受。在五年级时,我也曾不管大家的看法与评论,天天专心钻研数学,不断挑战自己,自己也很高兴地看到了成果。现在的我,真的要感谢当初努力的我,没有当时的努力和汗水,我的收获也不会很大。像海鸥乔纳森一样,我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奉献给其他的同学,帮助朋友学习数学,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快乐。
        《海鸥乔纳森》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学习是没有尽头的
然而如果你想认识到这一点,首先你要有一颗渴望求知的心。
作者: 蒋语彤    时间: 2015-4-6 09:37
                                                 《行道树》
  寒假里,我从网络上偶然看到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行道树》,作者是张晓风。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它主要讲了行道树放弃了原始森林,而选择站在双线道的马路边,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行道树发挥着自己的才能,每天固执地为城市制造不被人珍惜的清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毫无怨言。行道树那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执著的精神实在让人敬佩。
   行道树无私为人奉献,还坚强。神圣的事业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我的感受是:无论是被误解也好,还是痛苦也好,只要为别人多奉献,你的事业就是神圣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比如清洁工人,他们每天都比常人起得早,每天辛辛苦苦、默默地扫大街,从来没有怨言。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美化城市环境,不让垃圾侵占城市,让人们每天清晨走在干净的马路上,使人心情舒畅、愉快。清洁工人辛勤工作不图回报,也不需要别人的赞美。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为整个人类和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了什么。”行道树和清洁工人还有一些无私奉献的人们都是这样做的。
    因此我向大家推荐《行道树》这篇文章,它就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我前进,每当我感到迷茫彷徨的时候我都会拿起它细细品读,我从中获知道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要只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想,想想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是否为他人带来困惑。要像行道树和清洁工人那样为人民服务,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建议你们也来读一读!

作者: 蒋语彤    时间: 2015-4-6 09:40
蒋语彤 发表于 2015-4-6 09:37
《行道树》
  寒假里,我从网络上偶然看到了一篇文章, ...

没得可写了,所以就写了《行道树》这篇文章
作者: 王以灵    时间: 2015-4-6 10:15
本帖最后由 王以灵 于 2015-4-7 15:46 编辑

                                                                       读《狼图腾》有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叫《狼图腾》的书。在没有看《狼图腾》以前,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人喜欢狼。有人喜欢可爱温顺的兔子、绵羊;有人喜欢威风凛凛的狮子老虎,但是很少有人喜欢凶残、狡猾的狼。“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等许多成语也都在骂狼,却没有几个人能看到狼的优点。
    《狼图腾》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陈阵与几名知青,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草原人民与狼的搏斗,看到了狼的兴衰起伏,由开始的害怕狼,到最后与游牧民族同化,近乎到了崇拜狼的地步。在一次掏狼窝时,陈阵抓了一窝活的幼狼,只留下了一只喂养,从这以后写了他与狼之间发生的故事。
    《狼图腾》这本书彻底颠覆了狼在我心目中的坏形象。在书中,狼是腾格里派下的草原保护神。它们的策略、勇敢、团结都让人们吃惊、敬佩。草原人从狼身上学到不少打仗的本领,没有狼就没有成吉思汗,也就没有现在的内蒙。在鼠灾来临时,是狼消灭老鼠保护了草原;在黄羊群发疯地啃食草场时,是狼把它们驱逐出境;在草原人死后,又是狼把他们送上腾格里。
     学会像狼一样,强悍智慧,勇于进取,这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作者: 李思宸    时间: 2015-4-6 12:07
本帖最后由 李思宸 于 2015-4-10 13:02 编辑

                                                                     读《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北京知青陈阵和杨克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从北京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在大草原上,他们结识了蒙古族牧民毕利格一家,也见识到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动物:狼。在与狼群的接触过程中,陈阵了解到狼抓黄羊有绝招。在白天,一条狼盯上一只黄羊,先不动它。一到天黑,黄羊就会找一个背风草厚的地方卧下睡觉。这会儿狼也抓不住它,黄羊身子睡了,可它的鼻子耳朵不睡,稍有动静,黄羊蹦起来就跑,狼也追不上。一晚上狼就是不动手,趴在不远的地方死等,等一夜,等到天白了,黄羊憋了一夜尿,尿泡憋胀了,狼瞅准机会就冲上去猛追。黄羊跑起来撒不出尿,跑不了多远尿泡就颠破了,后腿抽筋,就跑不动了。黄羊跑得再快,也有跑不快的时候,那些老狼和头狼,就知道在那一小会儿能抓住黄羊。他对这一物种有了强烈的兴趣,甚至有了想自己养一只小狼的念头。就在此时,一群外来人贪婪地掠夺了狼群储存过冬的黄羊,打破了狼群和牧民之间的生态平衡。而以场部主任包顺贵为首的生产队员更是发起了一场灭狼运动,让狼群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看到这儿,我不免赞叹道,狼竟是如此的聪慧。我想蒙古人和草原人就是因为这一点才称狼为心中的图腾。
         相比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吧,那可是我国历史上的最会打仗的人。有一次花喇子模士兵为谋取钱财杀害一队蒙古商人,成吉思汗遣使臣交涉要求花喇子模交出凶手,结果不但遭到拒绝,连使者也被花喇子模王杀死,盛怒之下,成吉思汗发兵20万攻打花喇子模,花喇子模虽号称有40万军队,但完全不是精锐的蒙古军的对手,在蒙古铁骑和火器溃不成军。可大家知道成吉思汗这是跟谁学的?不错,就是狼。浪会远交近攻、四面狼嚎、快打、慢打、阻击、游击等等等等,成吉思汗拿手的围剿就是从狼那里偷学的。可以说狼是《孙子兵法》的半个创始人。
         可有些外来人却只是认为狼是凶残、可怕、邪恶的代表,所以他们打着为人民消灭祸害的名义去屠杀狼。其实那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狼。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狼灭绝了会发生什么呢?狼所生活的草原上有大量的食草动物,狼其实是控制他们的数量的。狼如果灭绝了 ,这些食草动物就会大范围的繁殖以至于使草原变为一片荒漠。
        大家不妨思索一下,狼到底是个怎样的生物呢?到底是可怕、邪恶的,还是机灵聪明的,还是一个正义化身呢?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狼,是一种非常富有智慧的动物。


作者: 张莺祺    时间: 2015-4-6 13:10
本帖最后由 张莺祺 于 2015-4-6 13:16 编辑

           读《绿山墙的安妮》有感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令我大有感触的书——《绿山墙的安妮》。它是由加拿大的蒙哥马利写的,曹文轩译的,这部小说文字清晰流畅、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安妮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这本书主要讲了女主人公安妮自幼失去了父母,十一岁时被阴差阳错的一户好人家领养,她天真热情,很爱幻想,勇敢坚强,自己的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虽然不断的闯祸,也不断的改正错误,在朋友,老师和领养人的关爱之中,孤儿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的小主人。
    安妮,这个不幸的小女孩,自幼失去了父母,但她却是那么的乐观与坚强,她把林阴道叫做“欢乐的白雪之路”;把杏树比作“美丽的新娘子”;把池塘叫做“闪光之湖”……她用自己的想像力幻想身边的一切。在她遇到困难时勇于去面对它,向它发起挑战,并且战胜重重困难。正是安妮的乐观、勇敢和丰富的想像力给绿山墙的农舍带来了不少的欢乐。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但有一次安妮给了我很大的动力:我有一次爬山,我们来到山脚下,我看到那里的山很高,很险,就不想爬了,可我又想到了安妮的故事,想到了她遇到困难时能勇敢的面对它,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带着安妮给我的勇气,爬到了山顶,我战胜了困难,我高兴极了!!!
   《绿山墙的安妮》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安妮教会了我什么是勇敢,教会了我什么是坚强,而安妮的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


作者: 何朋举妈    时间: 2015-4-6 13:24
本帖最后由 何朋举妈 于 2015-4-10 12:52 编辑

                                                              《活着》读后感
                作者:余华
       每当我看到那黑色的书皮,一眼就可以认出他就是余华写的书《活着》,我记住他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带给我深深的启发。故事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一个叫福贵的人,年轻时好赌博嫖娼,输了很多钱,自己成了败家子。后来他自己出去挣钱是,被国民党抓住了当壮丁。在军队里他又经历了很多事情。回到家时已经有了一儿一女。他不再出去打工,而是回来租地主的地。后来没过几年,就开始闹文革了。各地方开始打压地主,打压资产阶级者。老师也被批斗了。后来,本来吃着大食堂的,最后还是各吃各家的,那一年还正好闹饥荒。后来福贵家的儿子死了,福贵很伤心。紧接着自己的女儿在生孩子的时候也死了。没过多久自己的媳妇家珍也去世了。再一次工作中二喜也死了,福贵只剩下一个孙子苦根了。福贵在给孩子弄蚕豆时,由于苦根吃得太急了,也死了。福贵的家人全都死了,他也活在了悲痛之中。已经60多岁的富贵,在集市里买了一头和自己岁数差不多的牛。
       这篇《活着》告诉了我们人对苦难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遭遇再多的苦,再多的泪。只要坚持活着,有对生命的渴望,就能活下来,就可以死里逃生。虽然福贵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但是他的家人却一个一个死掉,他也一次一次从悲伤的阴影里爬出来。是什么让他那么坚强呢?是一个对世界乐观的态度,是一个对生命不放弃的念头的信念。在一次次的磨练中,他最终活了下来。和他的一头牛相依为命。我觉得福贵这个人完全的理解人生,和对活着的意义。
      看完了《活着》,我上网搜了作者的简介,余华写这篇文章时是因为当时听了一首歌,才启发到他的。这首歌叫《老黑奴》这是一首美国的民歌。它讲述一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苦难,家人都死去了,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抱怨过一句话。当我听完这首轻歌后,觉得他的经历和福贵是一样的。都是家人相继死去,最后坚持的活下来。他靠的就是坚强的意志。
      每次读完这本书后,他给我带来的是新的理解,新的感悟。他也让我明白了,活着就要努力的活着,不要因为死去的人而让你感到痛苦。对待生活就像对待自己,要永不放弃。

作者: 姜云杰    时间: 2015-4-6 14:57
本帖最后由 姜云杰 于 2015-4-6 14:59 编辑

                                                                       读《老人与海》有感
“一艘船越过世界的尽头,驶向未知的大海,船头上悬挂着一面虽然饱经风雨剥蚀却依旧艳丽无比的旗帜,旗帜上,舞动着云龙一般的四个字闪闪发光——超越极限!”作者海明威是这样评价他的作品《老人与海》的。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老人从来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一条大鱼。鱼大劲也大,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结果大马林鱼还是被鲨鱼吃光了,老人最后拖回家的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海明威为什么没有让老人最终胜利呢? 用小说中老人的话来说:“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这就是《老人与海》想揭示的哲理。不可否认,只要是人就都会有缺陷。当一个人承认了这个缺陷并努力去战胜它而不是去屈从它的时候,无论最后是捕到一条完整的马林鱼还是一副空骨架,这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已在那追捕马林鱼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曾经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追求过、奋斗过,难道他不是一个胜利者吗?老渔夫就是敢于挑战自身缺陷及自己勇气和信心的胜利者。从世俗胜利观的角度看,老渔夫不是最后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了大马林鱼,但是最终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吃了,他只是带着大马林鱼的白骨架子回到了岸上,也就是说,鲨鱼才是胜利者。可是,在理想主义者眼里,老渔夫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向鲨鱼妥协和投降。就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我可以被摧毁,但我不能被征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作者: 李伯涵    时间: 2015-4-6 16:11
本帖最后由 李伯涵 于 2015-4-12 21:13 编辑

读《青铜葵花》有感

    轻轻放下书,抬起头,诧异地打量着,诧异这样一段故事能如此完整、自然地填在纸上。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名叫葵花的女孩来到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但是这个女孩的爸爸不幸遇难,他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被好心的青铜一家收养了,青铜与葵花就像兄妹一样,互相照顾,一起快乐的生活。但是,城里的人为了葵花的发展,把她接到了城里,得知真相的青铜没有抱怨,因为他满怀希望的等着,等着葵花回来。
    青铜和葵花很要好,虽然青铜没有能留住葵花,但他并不抱怨,更何况他是个哑巴,不能向任何人     倾诉自己的苦衷。但是他并没有生气,也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 而是充满希望的盼着葵花回来。
    诚然,有生活必然有苦难。人,生于痛苦,存于痛苦,多数死于痛苦,一步步走来,都踏在痛苦之上。但是,只有在苦难之中,我们才能体会生命、体会真情,面对痛苦是,世间的幸福才显得那么珍贵。我的意思并不是我们都要去找寻苦难、去受着,而是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能想到这是生命必须要经受的。“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当然,这“改变自己”不是随波逐流,被生活掩埋,而是在苦难中磨练,变得豁达乐观,面对幸福不沉溺,面对痛苦不畏惧。
    这是我想到了一个事例:《苏武牧羊》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在国家混乱的时候,苏武被抓了,卫律见到苏武是让他投降,苏武为了保住汉朝,理直气壮的说:“如果我投降了,还有什么颜面回国?”于是拔出刀就像自己的脖子砍去,卫律大惊,急忙抱住苏武,但苏武还是受了重伤,经过医生的抢救,命总算是保住了。单于知道后,也赞赏苏武是条好汉,就更加的想要招降他。但是没有用,最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单于把苏武囚禁在一个大窖里面,断绝了粮食供应。一年又一年苏武就在这苦寒之地艰难的渡日,断粮是常有的事,没有吃的,苏武就掘鼠洞里的草根吃。最终,谁也那他没办法,就把他放了。
    想到这里,我看了一眼书上温暖得要融化的文字,把心也变成了温软春夜田间的一汪水。侧身望着空白的墙,好像看见大片大片的葵花在银白的月光下闪着青铜般肃穆的光。

作者: 李伯涵    时间: 2015-4-6 16:11
李伯涵 发表于 2015-4-6 16:11
读《青铜葵花》有感
    轻轻放下书,抬起头,诧异地打量着,诧异这样一段故事能如此完整、自然地填在纸上 ...

可能事例加的有些牵强,见谅呀,各位。
作者: 岳萌初    时间: 2015-4-6 16:38
读《许三观卖血计》第20、21章有感
  故事发生在解放后。那年,全城闹饥荒。所有人都吃不起饭,许三观家已经吃了几个月的玉米稀粥,为了让家人吃上一顿饱饭。许三观做了一件在当时造人鄙视和痛恨的事--卖血。在当时大家都认为,卖血就是卖命但许三观还是卖了。晚上许三观便带这他的两个儿子和他的妻子去吃面,但他并不愿意带上他的大儿子,因为他的大儿子并不是他亲生的。大儿子一乐对此非常伤心。最后,许三观还是带她吃了面。
  这篇文章写出了许三观的担当与善良。他为了自己的家人不惜自己的尊严。甚至养了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更没有区别对待。
  “他说:‘我现在没有力气,我说话声音小,你了吗?你听我说,我今天卖了血以后,
没有喝二两黄酒,也没有吃一盘炒猪肝,所以我现在没有力气……不是我舍不得吃,我
去了胜利饭店,饭店里是什么都没有,只有阳春面,饭店也在闹灾荒,从前的阳春面用
的是肉汤,现在就是一碗清水,放一点酱油,连葱花都没有了,就是这样,还要一元七
角钱一碗,从前一碗面只要九分钱。我现在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我卖了血都没有吃炒猪
肝,我现在空着肚子,俗话说吃不饱饭睡觉来补,我现在要去睡觉了。’”在他的心中卖了血以后,喝二两黄酒,吃一盘炒猪肝是天经地义的事,不吃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一次卖血得到的“巨款”,完全足够吃一盘炒猪肝,他为了多为家人攒点钱,依然“伤害身体”。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人要有担有责任。

作者: 郑效然    时间: 2015-4-6 17:20
本帖最后由 郑效然 于 2015-4-6 17:23 编辑

读《一棵大树》有感

       我晚上睡觉前有看书的习惯,前几天,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篇文章,叫《一棵大树》。
       这片文章讲述了从前有一棵大树和一个小男孩是好朋友,后来,小男孩长大了,树让他把果子卖了换钱,让他把它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让他把它的树干锯下来做船,最后,还让他坐在它的树墩上休息。
       就是这么一篇看似简单的故事中,有一个令人万分感慨的情节:小男孩长大了,离开了树,树很孤独,当树再次见到小男孩时,小男孩不再和树玩了。而是一次又一次地向树索取他所需要的东西,树也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所能给予男孩的东西给予了他,再他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后便扬长而去,丝毫不去理睬树,树虽然很伤心,但她想到可以帮助到男孩时便感到一丝欣慰。最后,男孩老了,但仍然向树提出了要求,树便将仅剩的树墩让给男孩休息。男孩的来去不定和大树的安静等待,他的不断索取与大树的不断给予,他的忙碌与大树的孤独,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男孩安然享受了这份深厚的爱,却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这份爱,这不仅让人感到心酸。
       其实,天下有许多像文中的大树一样的人,像父母、亲人、长辈等,他们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应当用孝心回报他们。但有的人却像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当得到别人的施舍和爱以后,便离对方远去,甚至成年后有的成果也不和曾经给他过爱与施舍的人一起分享。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在我的课外班上,我看见我身旁的一个同学正急着找橡皮,我便将我的橡皮主动借给了他,而他拿了我的橡皮后居然连一句谢谢都不说,就用了。这还不算啥,在第二次课,我发现我忘带橡皮了,当看到他带了橡皮后,我想向他借,结果他给我的回应是“你为什么偏向我借,看看你旁边的同学也不是有橡皮吗,再看看你身后的那个,还带了两个橡皮呢!”我听后真想扇他一嘴巴子,这样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还值得我们去帮助他们吗?
       这一则故事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不要认为别人给的施舍是应该的,要去回报那些施舍过你的人。

作者: 雨欣妈    时间: 2015-4-6 17:42
                                读《茶花女》有感      
        读完茶花女这本书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巴黎名妓玛格丽特被阿尔芒的爱情感动了,离开了巴黎,跟他同居乡间,阿尔芒的父亲非常生气,责备玛格丽特毁了他儿子的前程,让她离开阿尔芒,。玛格丽特忍受着痛苦,被迫回到了巴黎,过上了妓女的生活。阿尔芒得知,觉得玛格丽特很绝情,非常气愤,当众辱骂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痛苦的她,写下遗书,含恨而死。等阿尔芒读到遗书时,才知道真相,后悔莫及。        
         从这本书中可以读到,玛格丽特虽然是一个妓女,以卖身来生活,但是她的灵魂是高尚的,是纯洁的。她为了阿尔芒的前程,名声,放弃了她所珍贵的爱情,默默承受着痛苦,她甚至忍受着,阿尔芒对她的冷嘲热讽,和她身体上的疼痛,都没有说出真相,从这里可以看出,玛格丽特为了爱可以付出一切代价,只为保护她爱的人。这世界上最伟大的不是奢侈的财富,也不是生命,而是爱!它可以让你忍受你承受的一切痛苦,它可以让你为了它所包容一切,这就是爱的力量!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故事。那是1997年东文礼和郝立珍经人介绍定下了亲事,就在准备举办婚礼的前几个月,郝立珍的嗓子一直疼,治疗也不见好转,邻里劝东文礼缓缓结婚,东文礼笑着说:“跟她定了亲,不管她得了什么病,我都会娶她,照顾她,因为我爱她!”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婚后第四天,郝立珍的嗓子就疼得连水都咽不下去。东文礼急了,赶忙带着妻子来到了医院,确诊为恶性淋巴肿瘤。这个消息犹如当头一棒,让还没来得及享受爱情的两个人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1999年,郝立珍在医院放疗治愈后,就回家用药物维持。四个月的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钱。此后东文礼白天在村里的施工队上当小工,晚上,为妻子全身按摩,每次都是看着妻子睡着后,他才上床睡觉。出院后,郝立珍身体渐渐康复,最终生了孩子,和丈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也能体会出,爱的力量是永远无穷无尽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的。 
  

  
   
作者: 黄易妈妈    时间: 2015-4-6 18:54
本帖最后由 黄易妈妈 于 2015-4-7 16:05 编辑

                                          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读后感
       风儿仿佛一位老人,他讲述了一件悲惨的故事。瓦尔得马尔一家繁华落尽,最后风儿为他们叹息。
  一切的变故起源于什么呢?“这儿只有夸张的傲慢神气和老爷派头,但是没有上帝。”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这个故事产生的基本背景。而瓦尔得马尔一家自大张狂,视他人为草莽,看其他生物如芥末。因此,他们享受了财富,却没有享受到财富应该带来的荣耀快乐与尊敬。青葱的栎树林里,“快乐和高兴,胜过波列埠那个豪富的公馆”。对财富贪得无厌的追逐使他们在毁灭自然的同时也带着自己走到坟墓,为家族的富贵画上了一个悲凉句号。
  这个故事就是安徒生写的。在文中,作者写了瓦尔得马尔的妻子是一朵开在相当硬的梗子上的花,当大家都停止了游戏,向她鞠躬和敬礼的时候,她谁都不理,结果她就突然死了,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富人穷人没有两样。他们贪得无厌,为了财富,砍掉美丽的作为水手的目标和飞鸟的隐身处的树林。“苍鹭和其他的林中鸟都变得无家可归,慌乱地飞来飞去,愤怒地惊恐地号叫”。而那一家子听到这些鸟儿的狂叫,却不禁大笑起来,只有最小的妹妹-----淡白的风信子感到难过,含着眼泪向大家求情,才保留了一株有窠的树,就是这棵树在她潦倒的暮年给了她一个遮风蔽雨的地方。他们毫不留情地毁损鸟类的家园,而最后他们自己也像那些悲哀的鸟儿一样无家可归。
  对着这样的文字,放眼我们的周遭世界,几多相识的画面,会不会有惊悚的感觉呢?没有“上帝”的心灵是苍白的,没有“上帝”的世界是可怕的,我们需不需要也在我们的心里筑一个巢,放置一些“上帝”类的东西,让我们的心更圆满更踏实更宁静呢。
  安徒生的文字从来不是简单故事情节的构造与语言的搭建,它们统统都只是形式外表,端坐其中的是一颗俯察众生的高贵灵魂,这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万万不能忽视的。
                                                                                                                                            六(6
                                                                                                                                                      黄易


作者: 蔡欣桐    时间: 2015-4-6 19:25
读《今年,我们小升初》有感

    《今年,我们小升初》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00后的作家——陈盈颖。这本书的内容与活泼的文字无一不体现出00后的特色。在书店里,我一眼就选中了它。
    抱着好奇的心态,我打开了这本书。发现它主要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涟漪因父母工作关系转到上海学习。可是,她转到新班级后,瞬间由原来班中的尖子生变成新班级中的差生。可是她并没有气馁,她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涟漪终于考上了一个不错的中学。
    虽然涟漪在转到上海时成绩不好,也没人和她做朋友,她受到了友情和学习成绩的双重打击。但是,涟漪并没有放弃对学习的热爱。她以班中的好学生文帆为榜样,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她每天放学回家就开始认真的写作业,复习功课。就这样,在最后考中学的时候,她考上了一个令她满意的中学。在学习方面,她投入了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所以最后才能取得成功,考上一所好的学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做一件事情,只要投入全部的时间与精力,用心去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涟漪的这种信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就像我的好朋友盛鑫悦,她第一次独立策划生日会的时候,虽然不知道结果是怎样的,但是,她仍然用全部的精力在做这件事。生日会的前几天,一到下课,她就去邀请同学来参加并把地址写在一张纸上给同学。她还为了同学们买了很多零食,在餐厅定好位置。而且,在生日会的前一天晚上,她还为了准备第二天的活动,熬到了很晚才睡觉。我觉得,这种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合上书本的时候,我发现涟漪的那种“做一件事情,只要投全力以赴,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的信念,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令我无法忘却。

作者: 田一禾    时间: 2015-4-6 19:58
读后感——《夏洛的网》


    最近,我再读《夏洛的网》,仍然感动不已,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只名为威尔伯的小猪将要被农场主杀掉,他的朋友蜘蛛夏洛知道了,决定拯救威尔伯。于是把“王牌猪”等赞美威尔伯的话织在网上,令所有人都惊讶不已。之后,威尔伯靠夏洛织在网上织的字获了奖,可夏洛却死在了集市上。最后,威尔伯永远记住了夏洛,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
    这本书写得十分感人,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夏洛怀孕后仍义无反顾地坚持陪威尔伯一起去集市的几个章节。为了威尔伯能获奖,怀孕的夏洛用尽吐丝器里的丝来织出赞美威尔伯的最后一张网,可自己却没有足够的丝垂下地面。威尔伯获奖了,可夏洛却死在了集市上。而威尔伯也帮助夏洛把她的孩子带回了农场,并将夏洛永远铭记在心。
    读完这篇文章,我认识到:只有全心全意付出的人才有可能被别人永远记住。
    当今许多人渴望名与利,虚情假意为别人做事。但是,这样的人不会得到回报。每个人都有感受真心真情的能力,只有真心实意为别人付出的人,才能被记住,也才会得到同样真诚的回报。夏洛不为名和利,她就是单纯地为了拯救朋友,也正是她这种为了朋友赴汤蹈火的精神和行为感动了威尔伯,感染了威尔伯,使威尔伯没有因为获奖而沾沾自喜,使威尔伯将夏洛铭刻在心。
现实中像夏洛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三国时期的蜀相诸葛亮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曾帮助刘备夺取荆州、益州,在刘备死后又帮助阿斗操持政务。在《出师表》中有这样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的忠心从此也可见一斑了。诸葛亮身后,蜀地之民众对他都赞不绝口,简直是三国版的“十里长街送总理”。直到现在,各地仍有大量纪念诸葛亮的庙宇,他的精神和智慧被广为传唱。
    读完这本书,我希望大家也都可以像夏洛和诸葛亮一样,真心实意对待朋友,全心全意履行职责,成为一个有资格被别人记住的人。


作者: 柳璎珂    时间: 2015-4-6 20:32
本帖最后由 柳璎珂 于 2015-4-10 12:47 编辑

                                        读《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有感

     这几天我喜欢上了一本叫,《读者》的杂志,其中,《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一文让我极有感触。

     整篇文章不长,但读起来却直白明了,它的大意是:1962年的一天美国总统肯尼迪邀请《麦田的守望者》的作家塞林格参加一个专门为美国著名作家举行的宴会,但他面对如此大的荣誉却没有立即给出答复。两天后面对总统夫人的再度邀请时,他拒绝了。为了给女儿解惑,他告诉女儿他怕总统给他公职让他不能安心写作。后来女儿才知道,总统真的是为了给他一个官职才邀请他的。

      当读到塞林格给出的答案时我很震惊,面对这样大的诱惑,他竟始终无动于衷,但当我读到他告诉女儿的“心里话”时,我随即了然了,他想得很深也很远,这是常人所不能做到的。明明被许多垂涎的权势近在眼前,他也可以冷静的拒绝,不愧是曾一度闻名的大作家塞林格!

     能拥有这样的品格的人不多,除去塞林格外,据我所知还有一位就是中国古代的大诗人陶渊明了。他有一个举世闻名的故事,那就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上面派督邮来了解情况。便有人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了叹了口气告诉那人自己不愿为了五斗米薪俸就低声下气的殷勤。之后便辞职永远地离开了官场。

     为了不低声下气就离开了充满诱惑的官场,和塞林格一样不追逐名利,这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啊!如果是我,那我又会怎么做呢?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暗暗问自己。至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果断的做出决定吧。我叹息道。


作者: 柳璎珂    时间: 2015-4-6 20:37
排版。。。只能这样了。。。
作者: 杨美琪    时间: 2015-4-6 20:38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午夜的钟早已敲完,而我还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献给他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这个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各阶级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孙少平在黄原当小工,住在一栋没门没窗,没水没电,所有的房间只有四堵墙的框架的楼房里。当他大哥和晓霞找到他时,他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其实他不是没有住处,他只是为了找个安静的地方看书,才搬到这里来的。
      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雨果说的一句话:脚不能到达的地方,眼睛可以到达;眼睛不能到达的地方,精神可以到达。“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君子忧道不忧贫”,颜回展现的是精神的平静和安宁。孔子弟子三千,但最为欣赏的是颜回。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颜回在生活贫困不堪的情况下,仍能快乐,淡定地一心向道,得到了孔子的称赞,这就是历代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
      千年一瞬,两千年后,我们已然明晓,在屈原心头凝聚的是对家国的无尽的思念,无边的忠愁。屈原决然放弃的是丰富的物质。若他像勒尚,郑袖,张仪那样,他完全可以过富有的生活。但他富有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精神。物质世界离我们很近也很远,绚丽的精彩在于拥有永存的精神。路遥笔下的孙少平,向我们诠释了这样一种精神的境界。


作者: 丁馨尧    时间: 2015-4-6 20:39
本帖最后由 丁馨尧 于 2015-4-10 13:09 编辑

                                     读《森林大熊》有感
  好书可能会让人受益匪浅,即使是“心灵鸡汤”也很会让人感同身受,并同样收获道理,这两天,我就读了这样一本书,名叫《森林大熊》。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身居森林的大熊,当他冬眠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居住的森林不见了,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工厂。而这座工厂的管理员,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了大熊但把他误以为是偷懒的工人,于是就喝斥他,让他去干活。但是当大熊辩解自己是熊的时候,却屡次遭到了工人们的一直否定与嘲笑,于是他渐渐的开始动摇,忘了自己到底是谁,是熊还
是人?
  在看完故事之后,我不禁陷入了沉思,大熊因为别的人的话而忘记了自己是谁,那么人们呢?是不是也会是这样的呢?我们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别人说什么我们都信以为真,从来也没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有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受别人的误导而迷失了自己?既然我们自己有对事情的定位,那就去坚持对的,为什么还要去听别人呢?
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邯郸学步就是其一,传说在燕国的时候有一个青年人,觉得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十分好看,于是就来到邯郸去学习别人走路的姿势,他每天都跟在邯郸人的身后学习,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他发现自己怎样也学不会,于是,他就想到自己学不好的原因了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完全忘掉原来走路的方式,后来,他就将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忘掉全心全意的学习,但是最后,他既没有学会楚国人走路的姿势,又把自己原本的姿势忘掉了。
   不能随波逐流这句话没错  ,然而真正做到的也没有几个。所以,在看完故事之后,我就将这个观点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并时刻督促自己要随时铭记于心。 真正地去做到他。不可以成为像大熊一样的人。   


作者: 张柯涵    时间: 2015-4-6 20:59
本帖最后由 张柯涵 于 2015-4-7 15:49 编辑

读《曼谷GIG讨论会》有感

      这两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讲述一些高中生参加曼谷的一届GIG讨论会(一个环保主题会议)中发生的事情,虽然本来我感兴趣的是文章关于环保的主题,而最终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这篇文章以一个国际学校学生的视角,讲述了他们参加GIG讨论会的故事。在学校里,几个同学“鸡飞狗跳”地准备好参加曼谷GIG讨论会 “地球一小时”主题演讲的宣传贴纸以及演讲要用的PPT。活动那一天,他们也向很多参加活动的人员介绍了自己的主题活动“地球一小时”。而到了最关键的演讲时刻,大家突然发现带来的PPT不是最终的版本,链接的各种小视频也播不出来,而此刻站在演讲台上的同学硬着头皮调整了演讲方案,把视频临时变为同学们的口头故事讲解,再通过现场提问时间来解决PPT播放问题,终于硬着头皮完成了全部演讲。
            不论是演讲,还是其他任务,我们都应该在做好充分的准备。而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工作的检查,以确保每一个环节没有问题;其次,就是熟悉任务目标和要求,最好有备选方案;第三,充满自信,遇到问题不要慌乱,随机应变。
        而书中的情节也让我联想到了经常粗心的自己。一次,我玩乐高玩具拼一辆法拉利车的时候,凭着一时的兴趣和惯性思维,根本没有仔细看清图纸,也没仔细判断所需零件的大小、差别,导致我已经花费二十多个小时完成了三分之二“工程”时,才发现最后所需的后轮轴承齿轮没了,而后果就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全部返工。这篇文章讲述的故事正好给我好好上了一课。任何一次考试、一次演出、甚至一个游戏项目,如果因为准备不充分或者对准备工作没有进行复查而出现类似这样的问题,面临的可能都会是一次失败。
     这篇文章带来的道理令我受益匪浅,凡事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满怀信心才能迎接成功。



作者: 罗逸伦    时间: 2015-4-6 21:25
                                                      梦回大隋
       我躺在沙发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手拎着一只木棒,当作十八节紫金鞭,嘴里还“嘿哈嘿哈”的的做出武打时的声音。这时妈妈怒气冲冲的走了进来,厉声呵斥:“住手,你天天不是耍锏就是耍鞭、槊的,是看隋唐演义走火入魔了吧,咱家花瓶就叫你打烂四五个了,赶紧放下你的“十八节紫金鞭”,睡觉去吧!”说罢,便夺过“鞭”和书,扬长而去。我嘴里小声嘟囔着:“呀呀呸,我才打烂了仨,血口喷人。”又抬头看了看钟,便将被子拉过头顶,翻了翻身,进入了梦乡------
       再睁眼一看,周围绿树成荫有无数的兵士在手持刀枪操练,抬头看一面大旗在天空飘摆,上书“瓦岗寨“三个大字。我恍然大悟“啊哦,我居然穿越到隋唐年间了”看着四周,只见一人提着金钉枣阳槊,背着行囊走来,说道:“元庆,军师,大帅都走了,咱们在这里还有何意思?”我这才意识到,我现在成为了隋唐年间的裴元庆,我定睛瞧瞧这眼前的人,原来是单雄信。我急忙答道:“五哥,你这是要干何事?”单雄信答道;“这李密昏庸无道,自从军师徐茂公提出反诗后,大家投唐的投唐,回家的回家,我们这瓦岗山气数已尽,咱们还是另寻明主吧。”我听了他的话心中对局势有了些了解:大隋末期,隋炀帝杨广不得民心。程咬金,秦琼等人便建立了瓦岗山。建山之后后,瓦岗军纪律严明,战无不胜,还结集了十七路反王共讨杨广。可应为人心不齐,被宇文成都打了回去。做了总结后,十八路反王重新集结,将大隋打败。众人都推举李密做新主,可这时的李密昏庸无道,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正巧李渊对李密心怀不满,便前来袭击,瓦岗军大败,从此,瓦岗军人心涣散,人们都投奔大唐去了,那徐茂公还留下反诗一首,劝人降唐。“元庆,你到底怎样,给个痛快话吧!”“我-----”我一紧张,一时语塞,竟然答对不上来。我看着兵士们,沉默了许久,回答道:“我还是留下来罢了,李密待我不薄,我不能这样背叛信义。”单雄信听罢,也不勉强,有劝导我一番后便扬长而去。
       在军营中住了几天后,便听探马蓝骑来报:“报,李元霸率十万大军前来夺寨,请主公出兵定夺。”李密见了,不慌不忙,命我点兵一万前去迎战,到了战场上,我和李元霸二话没说便打在了一处,我哪里是他的对手,没有五十回合,被李元霸将头盔砸下,我落马而逃,回归了大寨。
       回到屋中,我无心休整,心中想着:五哥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李密就是酒色之徒,成天在宫中饮酒作乐,连李元霸来袭这等事情都不管不顾了,这样的君主我保他何干!?我心一横,当晚简单收拾了一下物品骑上马,带上八棱梅花亮银锤便从后山离开了瓦岗寨。
走在半路上,一字没角癞麒麟马失前蹄,掉进了陷马坑中,顿时失去了知觉。
       再次醒来,我又回到了我的屋里,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坐了起来。心中想着刚才的画面,想到了瓦岗众将,还有昏君李密。“李密这个人,因小失大,只为自己的舒适而放弃瓦岗山,真是昏庸至极!”我嘴里小声嘟囔着。“还是邓小平同志好,舍弃家业,设身处地为人民找想, 他搞改革开放,是为了大力发展经济,推动中国发展。一国两制,收回香港和澳门。恢复高考,是为了大力发展教育。坚持搞股票市场,发展经济。是他发展深圳,让香港看到中国大陆的迅速发展。他裁军100万,是为了告诉世界中国人是热爱和平。他下令越南自卫反击战,也是为了告诉世界中国人也不是好惹的。”我感叹着。
       推开门,走到电脑前,我在微博上敲上了这样一句话:“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作者: 朱童和    时间: 2015-4-6 21:44
本帖最后由 朱童和 于 2015-4-12 14:52 编辑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一本好书,通常能使人进入美好的境界。它或许天真可爱,或许幽默风趣,又或许包含着什么道理——当然,如果你想要三者兼备,那恐怕全世界只有一本书符合你的胃口了,他便是我要推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主人公汤姆•索亚是镇上的孩子头儿,既机灵又淘气,给他年迈的姨妈填了不少麻烦。姨妈叫他刷墙,他却使计骗来大对头本帮他刷,最后还赚了不少玩意儿;姨妈向让他安分地长大,他却想当绿林好汉,当酋长、当海盗。汤姆为了试胆,曾和朋友哈克一起来到墓地,却目睹了一场血腥的杀人案:乔埃杀了年轻的医生,然后说是同行的彼得干的。乔埃本以为事情就会这样过去,可谁知审判彼得的时候,汤姆和哈克为彼得做了证。阴谋落败,乔埃逃走,汤姆和哈克风光了一阵。
    没过多久,学校组织大家到山洞中探险。开头一番风顺,结果走着走着,汤姆和他喜欢的女同学贝姬竟然迷路了。汤姆想尽办法想逃出山洞,但贝姬已经开始绝望,对离开山洞失去了信心。情急之下,汤姆拿出他“男子汉的气概”,好不容易才让她相信他可以找到出口,并拿着风筝线继续踏上路程。此次此刻,小镇上的人都伤心极了,正当他们以为孩子们已经死去的时候,忽然有人来报信:孩子们找到了!不仅这样,经过汤姆口述,人们发现乔埃也在洞中,不过已经死了。最后,汤姆和哈克找到乔埃的宝藏,发了一大笔财,而且汤姆正有一个新的想法:去当强盗!……
    这是一个多么风趣有趣又蕴含道理的故事!对比起大人来,这些孩子肯定更加快乐,因为他们眼中的一切都很美好;这些孩子可定更加富有,因为他们把钱开得很轻,却把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看得很重。孩子们也会交易,可看看他们交易的东西,这都是些什么呀:甲虫、甘草、苹果核、石弹子……这些平时大人们眼中丢也丢不干净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是无价之宝。孩子可以和一只甲虫晚玩上一整天,可以把破铜烂铁玩出新花样,用沙土石块堆出城市——这,便是童心的力量。
    或许在你眼里,这些都过于幼稚,可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曾经的你,是否也相信那些“无聊”的故事?你是否也曾相信,孩子不听话就收不到圣诞礼物?不要笑,每个人都幼稚过,你也一样。故事的主人公汤姆•索亚,就是人们童年的缩影。
    有许多人都认为,童年的幸福和金钱有关。但是,我现在就要打破你这个思想:错!这本书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汤姆的好朋友哈克贝利•芬,他的爸爸是个酒鬼,从来都不管他,可他悲观了吗?不,他照样很开心、很自在,还有一大帮好朋友。他不曾被家世感到悲伤,反而很骄傲,因为自己可以过不被纪律所烦恼的生活。童心将他和其他孩子拉到一起,没有人心存蔑视,有的,只是纯真的友谊。
    不过当然了,除了这些孩子,这本书中还有两个典型人物:乔埃和汤姆的波莉姨妈。与汤姆相反,乔埃从不重视友谊之类的“小玩意儿”,他只在乎钱,甚至可以谋财害命,这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反差。同样是大人,波莉姨妈也与乔埃不同,她虽然年迈,却还保留着一部分童心,这使她变得可爱而风趣,也给她单调无味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所以,我想对所有大人和孩子说:如果你是大人,请不要阻止孩子“荒唐”的做法,他这么做自有道理;如果你是孩子,那么珍惜吧,为你童年的单纯时光!

作者: 王梓豪    时间: 2015-4-6 21:59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在一次出海时出了事故,到了一个荒岛上,他凭个人智慧和勤劳,在荒岛生活。后来,他从岛上的一群人手里救了一个人,给他取名星期五,把他调教成自己的奴仆。二十八年后,一艘的英国船只发生水手叛乱,他帮船主镇压了叛乱,最后带着星期五回到了英国。
      我感觉,鲁滨逊在遇到很大的困难时,不是惊慌失措,而是去冷静的思考,用各种方法去尝试解决,直到克服这个困难。比如,为了生存,他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就盖起来了自己的两栋房子,垒起了一个羊圈和种了一片小树林。光为了做出盛水的碗,他就尝试了十几次才成功。尤其是他把捕捉来的山羊蓄养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这样可以随时地喝羊奶、吃羊肉,可以在食物不足的时候应急。又比如,为了安全,防止食人族攻击自己,他采用了把比自己还高的木桩一个个插在房子旁边的方法,以抵挡他们;同时他还把自己养的山羊分散到几个地方藏起来,以避免被食人族看到抢走。就这样,靠着自己这种遇到困难冷静思考努力解决的品质,鲁滨逊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了将近三十年,真是令人惊叹。
      虽然我们生活在没有生存危险的现代社会,也不会遇到什么食人族,但鲁滨逊的这种精神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是非常有用的。比如有一次,在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的那一天,我没赶上班车,身上也没带钱。于是我就使劲想有什么办法能让我顺利回家。然后我在四处张望的时候,忽然看见了远处一座大楼。这正是我爸爸公司的那栋大楼,距离不算太远,所以我就走着去找我爸了。我穿过好几条车来车往的马路,走了二十多分钟,终于走到了我爸的公司,最后顺利地回到了家。
   这本书不但告诉了我们一个要勇于克服困难的道理,而且写的非常惊险、有趣,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推荐大家都去读一读。


作者: 伊鸣洋    时间: 2015-4-6 22:03
读《俗世奇人》之《认牙》有感
      悠悠闪烁的昏暗的黄色灯光下,我合上了这本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本令我回味无穷的书。窗外的夜色像一瓶不小心打翻的黑墨水,晕染开来,不留一丝缝隙。看不清窗外的楼房,建筑,因为这夜色早已将它们掩盖在一片迷茫之中。回味着这本书里的一个一个故事,苏七块,刷子李,背头杨,泥人张……紧接着脑海里出现了其中一个经典的故事,叫《认牙》。
     《认牙》主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看牙技艺高超的大夫叫华大夫。一天警察要抓一个上午来过他这里看牙的一个盗贼,所以给了华大夫盗贼的照片并询问去向。可以上午只看了6个人的牙的华大夫却忘了这个人。可在饭馆时,他突然认出来了那个盗贼。因为盗贼在吃饭时露出了他的虎牙,华大夫一看见这颗牙就认出来了这是那个盗贼。
      第一遍看完时,我就一直在感叹这位大夫的“愚蠢”。这世上还有这样的人?连病人长什么样子都记不住?那么也许有人就会想,那他的为人处事方面是否也会这么模糊?直到结尾,我看见了一句话:“他记不住人,不是毛病,因为他不记人,只记牙,治牙的,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牙身上,艺术还能不高?”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华大夫看牙技术高超的原因了。他看牙时心无旁骛,将所有的注 意力与精力都放在病人的牙上,没有时间去关心别的东西,所以才可以让看牙的技艺那么高超,获得人们的称赞。
      有一次我在做数学的一号本的时候,一心想着写完之后就可以出去玩了,根本就没认真看题,匆匆忙忙瞎列个算式就出去玩了。第二天交作业时我就对了一道最简单的题,其他几道全错了,马老师还让我重新写一遍。第二天我认真仔细的写了第二次作业,写完后又检查了几遍,给老师判后发回来发现是全对。
      深度这篇文章后,我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只要认真二字,什么事情都可以成功。专心致志,无事不成。


作者: 史杭杰    时间: 2015-4-6 22:06
本帖最后由 史杭杰 于 2015-4-12 21:06 编辑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一个苏联工人之子……”又是那本让我曾痴迷了好几周的书了。这本书告诉了我理想的重要,让我受益匪浅。今天再次听到这本书的情节,不禁让我陷入了回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这篇小说讲述了保尔·柯察金从一个淘气的孩童到一个“钢铁”战士的故事。保尔·柯察金是一个前苏联工人之子。他少年时因受朱棣来影响而参加了共产党。他在加入共产党后一直有一个理想:解放全人类。但他却在理想达成前的一次战斗中被炸伤了,有一只眼睛失明,被断定不能上战场。但保尔没有放弃,又帮忙修路。最后,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了本书。被朱棣来称为“钢铁”。
     保尔·柯察金有理想,他为了这个理想可献出生命。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他完成那么多艰难的任务,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
     理想,是支撑一个人的关键。一个人活着有理想,那么他就会不停地努力,绝不让时间白白流走。反之,一个人没有理想,他就会感到世界是无趣的,直到死,他也做不出一件成功的事。
    无理想者可能更会“享受”,但他得不到真正的快乐——那是永久的、心中的快乐。而当理想者实现了这个理想后,他便可得到真正的快乐。
    而保尔·柯察金却比这些以自己能升官发财为理想的人又强了太多。他的理想是为人民、为群众的。他的成功,群众会比他更高兴。这便是真正的“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群众的快乐之上”。
    保尔还会克制自己,他为了群众而斩断了对丽达的情丝,克制自己的情感,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李小龙有理想, 因为在60年代时,国人地位不高,所以很多演员总是淡化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而李小龙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堂堂正正地说自己是中国人,最经典的一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人,不是病夫”,所以他带动了香港电影的一片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而 《家》中的觉新 则没有理想, 因为他作为同样的一位青年,他也曾为新思潮所触动,偶有奋发进取、希求新貌的一面;但他自己却不想作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更重要的是,由于背着因袭的重担,长期接受的封建正统教育,以及长房长孙的地位,使他对旧家庭、旧制度一直抱着幻想,留恋难舍。以至于他 性格懦弱,缺乏“新生”的勇气和力量。
    现在有理想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我们不能再这样了!



作者: 焦梓峰    时间: 2015-4-6 22:08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打开《海底两万里》,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公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的人们发现了一只所谓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教授接受了邀请并参加捕捉行动,在捕捉过程中却不幸与其仆人康塞尔和战舰上的鱼叉手尼德•兰掉入水中,却意外游到了这只怪物的脊背上。后来得知这只惊动一时的独角鲸原来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这潜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长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其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途径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然后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稀罕的海生动植和水中奇异景象。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是,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有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说到尼摩船长了,这个谜一样的人物为此书增色不少,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他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对于尼摩船长无尽的痛苦,我总想探个究竟,我不明白,这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经历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作者: 赵润泽    时间: 2015-4-7 07:33
读《斯巴达克斯》有感
      《斯巴达克斯》是意大利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由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形成经历杜撰而来。在这故事之中,主人公斯巴达是集勇敢、无畏、善良而一身的角斗士,在他第一次背井离乡被卖到罗马做一名角斗士,上场竞技时他看到了无尽的杀戮,此时他萌发出要解放奴隶的念头。后来他开始勾结罗马各地的角斗学院帮助起义。起义成功了斯巴达克斯以他惊人的统治力和勇敢连连溃败罗马大军;夺取了许多罗马帝国的城池;解放了各地的奴隶,建立起自己的城邦。
       看完我觉得斯巴达克斯这种不畏艰险,立志坚定勇敢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欣赏,很值得赞颂,斯巴达克斯面对罗马大军的追杀依然坚持着解放奴隶的梦想,在这之中他表现出十分勇敢的品质。他从始至终都对解放奴隶这件事情有十分的信心,而且始终孤注一掷的去为了奴隶去四处奋战、不顾自己的生命,而且斯巴达克斯还是一个善良的人,在角斗士大军占领第一个城池时,还没有军纪的角斗士们在城中烧杀奸掠,可是斯巴达克斯在这时制止了他们,教会了角斗士如何与老百姓和平共处。
       不要凭空武断的以为这种勇敢只会在西方古代发生,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勇敢应当被我们赞扬。像我们的李老师,他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在三年级时,他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更为互通的学习,无畏家长的疑虑,通过日夜的奋斗,通过日日夜夜与家长的沟通,终于建立了一个专门为六班孩子们学习的网站。现在网站受到好评,孩子们的写作能力的到了提升,李老师成功了。所以你只要拥有一个勇敢向善的心就会成功。
       所以我们应该懂得,斯巴达克斯不应该只有一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一点无畏,就看你有没有勇气表现出来。

作者: 李思宸    时间: 2015-4-7 15:50
李思宸 发表于 2015-4-6 12:07
读《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 ...

你难道没看出感点吗?多谢
作者: 罗逸伦    时间: 2015-4-7 15:53
罗逸伦 发表于 2015-4-6 21:25
梦回大隋       我躺在沙发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 ...

为什么没有人评论我的
作者: 罗逸伦    时间: 2015-4-7 15:58
罗逸伦 发表于 2015-4-6 21:25
梦回大隋       我躺在沙发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 ...

锤是可以扫的,不一定非要砸
作者: 罗逸伦    时间: 2015-4-7 15:59
罗逸伦 发表于 2015-4-6 21:25
梦回大隋       我躺在沙发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 ...

作文是人写的,规矩是人定的,谁都可以在基础上加以改进
作者: 赵文涛    时间: 2015-4-7 16:01
赵文涛 发表于 2015-4-5 14:40
读《狂人日记》有感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狂人日记》它被选入了《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里面,它的作者是鲁 ...

@朱童和  我写喜儿和杨家的故事是因为我要用这个例子去证明前面我所说的论述,而不是你所理解的第二个主题。


作者: 李思宸    时间: 2015-4-7 16:05
李思宸 发表于 2015-4-6 12:07
读《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 ...

@陈俊波我没写事例好吗!你哪里看出哪个是事例了?
作者: 朱童和    时间: 2015-4-7 19:27
朱童和 发表于 2015-4-6 21:44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一本好书,通常 ...

为啥没人给我评!是我发太晚了马!?
作者: 罗逸伦    时间: 2015-4-7 20:44
罗逸伦 发表于 2015-4-6 21:25
梦回大隋       我躺在沙发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 ...

我也没说十八节紫金鞭是秦琼的武器了
作者: 赵文涛    时间: 2015-4-7 21:12
赵文涛 发表于 2015-4-5 14:40
读《狂人日记》有感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狂人日记》它被选入了《鲁迅的短篇小说集》里面,它的作者是鲁 ...

请诸位点评一下我的文章,谢谢!(除朱童和和盛欣悦)
作者: 柳璎珂    时间: 2015-4-7 22:07
柳璎珂 发表于 2015-4-6 20:32
读《不赴“总统宴”的塞林格》有感
     这几天我喜欢上了一本叫 ...

为啥没人评我的,求评啊!!!!!
作者: 张景宣    时间: 2015-4-8 20:54
哎,我也求一下评论吧!
作者: 罗逸伦    时间: 2015-4-10 12:23
罗逸伦 发表于 2015-4-6 21:25
梦回大隋       我躺在沙发上,一手拿着书,另一只 ...

谁能给我提一点技术性的意见
作者: 朱童和    时间: 2015-4-10 12:40
朱童和 发表于 2015-4-6 21:44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一本好书,通常 ...

@宣,伊。        这就是翻译不同,我看的版本叫印第安•乔埃
作者: 黄燕南    时间: 2015-4-10 13:02
                                         读《老虎哈雷》有感
   《老虎哈雷》作者是沈石溪,读完这本书,我读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马戏团里有一只老虎叫哈雷,导演编排了一个让哈雷钻火圈的节目,导演想尽了办法,但是哈雷怎样都有出于对火的害怕。最后想到了从小把哈雷养大但身世悲惨的宋大妈。宋大妈用它的哭声触动了哈雷对她的爱,终于它一无返故的钻过火圈……
    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的是爱,我所理解的爱是你遇到悲伤、困难、坎坷……时有人将会不顾一切的去安慰你、拯救你、帮助你……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人会在你悲伤时安慰你让你变得快乐;有人在你遇到困难时去拯救你让你解脱;也有人在你碰到坎坷时去帮助你让你迈过它继续向前;这些人都是我们一生中要感激的人,但是无时无刻的默默安慰你的人,第一个不顾一切拯救你的人,倾尽所有无私帮助你的人,恐怕就是你自己的至亲之人了!当他们也陷入极度的悲伤时,就会有一种爱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忘掉恐惧只为他的幸福和快乐而冲掉一切困难和坎坷来到他身边去安慰他使他幸福。就像哈雷冲破熊熊燃烧的火圈去安慰它深爱的宋大妈一样,我被这种爱深深地打动了,在我看来宋大妈和哈雷都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对方心中都有着对彼此的爱。
    通过读了《老虎哈雷》我明白了人与动物之间也会产生真挚的情感和淳朴的友谊!
   

作者: 张景宣    时间: 2015-4-12 16:37
张景宣 发表于 2015-4-5 21:43
狼的魅力---读《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是一篇好书,它的作者姜戎写入了许多生动的故事,从中我也悟出 ...

我的感点是狼的魅力啊!那些不都围绕着狼的魅力来说的吗?
作者: 李伯涵    时间: 2015-4-12 21:36
读后感可以不加事例吗?




欢迎光临 FavorShow.com 非我秀- (http://www.favorshow.com/fsb/)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