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82|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寒雪之旅》——黄易

[复制链接]

135

主题

79

好友

2511

积分

396管理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0 11:00:5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刊物名称:《寒雪之旅》
  
  
主编: 黄易
  
  
人物
  
  
文章名称
  
  
主编: 黄易
  
  
《雪中之爱》
  
  
记者: 王以灵
  
  
《快乐的假期生活》
  
  
记者: 杨美琪
  
  
《外出旅游》
  
  
记者: 蒋雨彤
  
  
《假期感受》
  
  
记者: 洪欣如
  
  
《老家描写》
  
  
记者: 刘梦妍
  
  
《学校生活总结》
  
  
书目:《茶花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好友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44#
发表于 2015-3-2 21:29:11 |只看该作者
《家》读后感1、《家》以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有七十来个,其中既有专横,衰老的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冯乐山,腐化堕落的五老爷克定,又有敢于向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刚烈丫头鸣凤,温顺驯良的梅芬,善良厚道的长孙媳瑞钰等;以及受新潮思想、向往自由平等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悟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实。2、《家》是写在中国社会剧烈大变革时期一代青年走过的历程。觉新、觉民、觉慧三弟兄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性格,他们出身在四世同堂,黑洞洞的大家族公馆中。因为性格的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就完全不同。    觉慧应该是巴金老先生笔下具有一个代表性的新青年的一个典型人物。巴金曾在他的这个第十版序中这样写到:“一个旧礼教的叛徒,一个幼稚然而大胆的叛徒。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觉慧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有着新思想,看到了社会的弊端,他反对旧礼教。同时,他也很幼稚。但是,他敢于反抗,并且最终冲出了那个封建礼教的大家庭的束缚,乘着不停东流的绿水走入了他向往的新生活。    书中还有一个特别显著的气息:到处闪耀着青春的色彩。这种单纯而自然的环境就是作者本人所写的那样:“永生在青春的原野”,“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它一直是我的鼓舞源泉。”  3、 《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高家中专横、衰老、腐朽的最高统治者高老太爷。他代表的正是政府机构中腐败、贪婪的官员。那些官员仗着自己的官职,随意支配人,在无形中,人们对他产生了怨恨,对他也产生了无形的威胁。还有像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的贪官,他们运用自己的小聪明,毫无顾忌地从公家手中“榨钱”,行贿受贿是样样不缺。社会中也有像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的青少年,他们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他们由于承受不了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自甘堕落。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  4、《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5、 《家》中写的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代表三种不同的性格和结局。觉慧是“五四”之后觉醒的年轻一代代表,是封建家庭的第一个叛变者,他痛恨封建的迂腐、陈旧,对鸣凤的死无能为力,他的性格是大胆但幼稚,具有叛逆精神。觉新是封建社会和传统习惯的牺牲 者,但华考|zk168同时也有意无意的帮助封建势力制造别人的悲剧,他性格懦弱、顺从、逆来顺受。觉民在书中是一个略具民主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他和琴表妹之间的恋爱成为他在书中的基本内容。在“五四”热潮的影响下,他开始抗拒封建婚姻的先例,经过努力,最终得到了自由婚姻的胜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好友

9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43#
发表于 2015-3-2 21:00:36 |只看该作者
                                                  《茶花女》读后感      
      1、主人公玛格丽特一生,是饱受侮辱和迫害的一生。虽然她在社会上受人轻视,但是她身上却有许多常人所不及的高贵品质。当人们看到她对阿尔芒的满腔热情和忠贞,看到她为了何尔芒一家,而情愿自我牺牲,默默地离开自己心爱丝的人时,一股又同情又钦佩的感情便油然而生。
       2、出身贫苦美丽少女玛格丽特被诱骗到巴黎,沦落风尘。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打动了玛格丽特,她义无反故的抛弃已经拥有的一切虚荣和奢侈,甚至变卖一切财产,与阿尔芒租一间清静的小屋,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然而,命运对她是如此不公平。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儿子的前程强行拆散了这对恋人,玛格丽特一病不起
        3、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
       4、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人如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几百年来,不知道这本书使多少人落下了同情和伤心的眼泪,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5、 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

点评

黄易妈妈  好像在网上见到这篇文章了!!!  发表于 2015-3-3 15:21
黄易妈妈  好像在网上见到这篇文章了!!!  发表于 2015-3-3 15:21
雨欣妈  对不起发错了,本来是点评价蒋雨桐的  发表于 2015-3-3 15:16
雨欣妈  我怎么感觉你这五条都是连着的感觉像一篇读后感,不过写得不错  发表于 2015-3-3 15: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好友

6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42#
发表于 2015-3-2 19:07:50 |只看该作者
                                                                 《 茶花女》读后感
    1.《茶花女》里的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经历为主线,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一样圣洁美丽的妓女的悲惨故事
    2.在作者笔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挚的爱情,一个甘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情人去借债,甚至是面对着是要自己的幸福呢;还是替情人的前途着想,替情人妹妹的婚事考虑,这时,她毅然决然地牺牲自己,成全情人。作者通过人物感叹道:“她像最高贵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
    3.玛格丽特是阿而芒的恋人,她美丽纯洁,善良无私,文雅端庄。始终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向往真正的生活和爱情。
    4.玛格丽特为了阿尔芒与他的家庭,与阿尔芒绝交,继而又开始了昔日荒唐的生活,之后阿尔芒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处处刁难他、侮辱他。我非常喜欢玛格丽特日记中这样一句话:“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会显得越加崇高。”
    5.通过对上句话的理解,我觉得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的感情很深,在阿尔芒不知道的时候为他牺牲了很多,可阿尔芒却不知道,等他得知后,后悔莫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0

主题

1

好友

3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40#
发表于 2015-3-1 22:18:22 |只看该作者
                                                                      茶花女读后感----刘梦妍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巴黎名妓悲情的一生。                                  玛格丽特是位貌美的女子,她靠着这点姿色去讨好那些贵族以维持生计。但她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空虚的,没有人能给她真爱,没有人能去理解像她那样的人。                            在小仲马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贫富分化严重,不少人为了生存只好走向极端,而当时的一些妓女就是这样情非得已,但生活所迫只有出卖肉体才有一丝希望。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寝食无忧,但是这些妓女们还是要尽量力摆脱这种生活,她们依然是向往那种平淡自由的生活毕竟只有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幸福,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到真实的自己,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摆脱世俗的偏见,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样。                  玛格丽特正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宁愿舍去一切和心爱的人一起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但世俗的偏见的力量就是那样的强大,男主角甬迪的父亲因为她有损于他们家的名誉,毅然要求玛格丽特离开他的儿子。人都是自私的,但那位遭人贱视的妓女用自己的幸福无私的换取了一个家族的名誉。                                                            玛格丽特和甬迪两位悲情恋人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阴阳分隔,这本著作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妓女这个特殊的人群,在我们对这些人警惕和批评的同时也情给予一些的怜悯吧,毕竟没有人甘心堕落,没有人愿论位唾骂之人,只不过有苦衷罢了。






                                                                              茶花女读后感----杨美琪

Ⅰ读完小仲马先生的《茶花女》,我的心情许久不得平静。也许是一口气读下来的缘故,又或者是由于作者是有过类似的亲身经历,整个故事异常真切。头脑里清晰地呈现着茶花女美丽圣洁的面容——因为“她的一生是罪人,而她死时是基-督徒”。

Ⅱ玛格丽特的生活,我不直该用什么来词语来形容。或放荡,或精彩,或悲惨,或深刻……这种浓浓的,令我挥洒不去的印象,促使着我写下个人对《茶花女》的理解。

Ⅲ我们不应该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如此高贵的妓女。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有一点点权利的人都可以蹂躏的;是我们在谈笑时嗤之以鼻的;是……大概“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的排挤、偏见。

Ⅳ有人说:“真正的爱情往往能使人变得崇高。”然而书中的阿尔芒在得到了玛格丽特之后,反而更加堕落了,与此截然相反的是真情让玛格丽特变得崇高起来。读后,我的心很九仍颤抖不已。

Ⅴ女主人公——一个被唾弃的妓女居然潜藏着如此高尚弥足珍贵的品德,她实实在在是书中最可尊敬的人。我们应该承认,不管小说如何虚构,茶花女有一颗常人不具备的高贵灵魂。






                                                                              《茶花女》读后感----黄易
1.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了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
2.我觉得玛格丽特她美丽、聪明,虽然沦落风尘之中,却出污泥而不染,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她不同于一般的烟花女子。她有爱心、善良,她有希望、梦想,甚至还闪烁着圣洁的光辉,比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更惹人怜惜、疼爱。
3.玛格丽特的善良还表现在,当她得知不能与阿尔芒在一起,自己的希望破灭时,她选择了离开。她牺牲了自己,换来了阿尔芒妹妹的幸福及阿尔芒可能成功的未来,但她也失去了真爱与最后的快乐。
4.我如今想赞叹玛格丽特戈蒂埃,她的勇气、善良、爱心、美貌、智慧,都是可叹的。但她也有放荡的一面,我想她这样的牺牲并不值得。
5.“茶花女”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不应该是放荡下贱的标志。反而应该是善良的标志。因为“茶花女”有一颗纯洁的心。






                                                                              《茶花女》读后感----王以灵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使得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也使得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巴黎名妓悲情的的一生。这里采用了倒叙的写法,男主角那痛苦悲伤的回忆,使得情节看起来更加煽情。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是一位貌美钟情的女子,她生活在一个充满金钱和色欲的肮脏的社会里。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一个纯洁的生灵也会身不由己而走上歧途。往往这种人又正是被人们所忽视的,甚至是歧视的。而谁又知道像玛格丽特这样柔弱女子在那荒淫无度的生活下,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玛格丽特是位貌美的女子,她也正是靠着这点姿色去讨好那些贵族以维持生计。但她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空虚的,没有人能给她真爱,没有人能去理解像她那样的人,为此使我想到了妓女这个讨人厌、而且又是很可怕的名词。
      在小仲马那个时代,资产阶级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贫富分化严重,不少人为了生存只好走向极端,而当时的一些妓女就是这样情非得已,但生活所迫只有出卖肉体才有一丝希望。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寝食无忧,但是这些妓女们还是要尽量力摆脱这种生活,她们依然是向往那种平淡自由的生活毕竟只有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幸福,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到真实的自己,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摆脱世俗的偏见,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样。
     玛格丽特正是为了这样的生活,宁愿舍去一切和心爱的人一起过上平淡幸福的生活。但世俗的偏见的力量就是那样的强大,男主角甬迪的父亲因为她有损于他们家的名誉,毅然要求玛格丽特离开他的儿子。人都是自私的,但那位遭人贱视的妓女用自己的幸福无私的换取了一个家族的名誉。
     玛格丽特和甬迪两位悲情恋人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阴阳分隔,这本著作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妓女这个特殊的人群,在我们对这些人警惕和批评的同时也情给予一些的怜悯吧,毕竟没有人甘心堕落,没有人愿论位唾骂之人,只不过有苦衷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3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9#
发表于 2015-3-1 22:09:19 |只看该作者
                    《家》读后感----黄易
1、琴,读了几年书,非常反抗父母决定他的婚姻。所以在觉新和觉慧的帮助下最终取得了胜利,并真心地在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2、巴金用热情的语言写出了觉新这个人物形象,这个角色在巴金的笔下活了过来,充满了生命力。而觉新,也是这本书中给人留下最大印象的角色。
3、二哥觉民,拥有进步思想,但不坚定,然而,他凭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帮助,赢得了琴——一个充满自信的女人,他可以说是《家》中最幸运的一个了。
4、《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钰。这三个女子不但性格不同,而且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结局却是相同的。
5、觉新的家族地位。他是家里的长子,他从一出生便注定要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任。他是整个家族的未来,他承载着家人的希望。
                         《家》读后感----王以灵
       经过一个寒假的时间,我终于将巴金的《家》读完,这是一本反映了一个时代变迁的书.《家》以巴金娴熟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的形象.每个形象都写得有血有肉、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巴金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家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通过家来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
  三兄弟中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是旧社会、旧体制的积极的拥护者;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老三觉慧那边,但他并不像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对于进步先进思想十分接受,但意志不坚定,在必要的时候也会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
  ,在《家》中描述的这七十多个人物,各有各的鲜明特点,他们中大部分是旧社会、旧制度的拥护者,是当时社会的主流,但也有像觉民和觉慧这样少部分的旧社会、旧制度的批判者,进步先进思想的接受者.也就是有了这些人,才使“五四”后中国人民慢慢觉醒,开始接受新的思想和新的文化.那个黑暗的年代永远地过去了,但《家》在批判那个时代的同时正昭示着青春的可爱,对啊!青春是多么的可爱,我们正处于美好的青春岁月中,我们充满了激情,我们的心里洋溢着爱!
                        《家》读后感----蒋语彤
   
   1.觉慧:
他的思想很新潮,不愿意受到约束,就比如有一次,高老太爷不让他出门,使他非常郁闷。他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多不满,想要挣脱却无力挣脱。他的个性十分鲜明与觉新的性格截然相反。
   2.觉民: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很稳重,但却不像觉新那样只会一味地顺从,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能够为之不断的努力,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能够与琴喜结连理。
    3.觉新:他没有觉慧与觉民那样新潮的思想,也没有他俩那种与命运抗争的实际行动,即使心中有不满也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只会一味的顺从长辈的安排,一直被陈腐的家庭思想枷锁束缚着,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也不能与心爱的梅表姐在一起,一生得过且过。                        
    4.琴:她与觉慧和觉民一样,都有着新潮的思想,她渴望新式教育,希望能够像他们二人一样接触新鲜事物。
    5.鸣凤:她从小就进入高家做丫鬟,在高家人的不断呵责中长大,与三少爷觉慧两人心心相惜,觉并无数次地痴想能够由此改变命运,最终还是败给了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好友

38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8#
发表于 2015-3-1 21:06:0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易妈妈 于 2015-3-1 22:21 编辑

到现在为止,刘梦妍差《家》、洪欣茹差《家》《茶花女》、蒋语彤差《茶花女》,希望抓紧时间。

点评

杨美琪  我发了《家》的读后感,没看到吗  发表于 2015-3-1 22: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

好友

48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37#
发表于 2015-3-1 20:52:25 |只看该作者
《家》读后感

    Ⅰ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作品中的高老太爷作为祖父的影子,三个孙子,觉新不敢反抗,觉民和作者敢揭露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歌颂了“五四”时期新青年的敢于斗争,敢于反抗的革命精神,批判不抵抗主义。
    Ⅱ 《家》描写高氏官僚地主大家族在“五四”后的日趋没落。通过一个家族的分崩离析,深刻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面崩溃的现实和趋向。
    Ⅲ 《家》的另一个特点是洋溢着纯洁浓厚的青春气息。这种单纯而自然的气息,正如巴金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Ⅳ 觉新是这部小说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由于他处在长房长孙的位置,因此,为维护这个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处”。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义”。他与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是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们作主的。
    Ⅴ 作者以很大的激情对封建势力进行揭露,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并与这种家庭决裂。《家》这部分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 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好友

6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36#
发表于 2015-3-1 20:00:08 |只看该作者
                                   《家》读后感
   
    1.觉慧:
他的思想很新潮,不愿意受到约束,就比如有一次,高老太爷不让他出门,使他非常郁闷。他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多不满,想要挣脱却无力挣脱。他的个性十分鲜明与觉新的性格截然相反。
    2.觉民:他不像觉新那么软弱、中庸,也没有觉慧那么好斗、冲动。他很稳重,但却不像觉新那样只会一味地顺从,他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能够为之不断的努力,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能够与琴喜结连理。
     3.觉新:他没有觉慧与觉民那样新潮的思想,也没有他俩那种与命运抗争的实际行动,即使心中有不满也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只会一味的顺从长辈的安排,一直被陈腐的家庭思想枷锁束缚着,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也不能与心爱的梅表姐在一起,一生得过且过。                        
     4.琴:她与觉慧和觉民一样,都有着新潮的思想,她渴望新式教育,希望能够像他们二人一样接触新鲜事物。
     5.鸣凤:她从小就进入高家做丫鬟,在高家人的不断呵责中长大,与三少爷觉慧两人心心相惜,觉并无数次地痴想能够由此改变命运,最终还是败给了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FavorShow.com 非我秀 ( 京ICP备15014749号 )

GMT+8, 2024-6-3 06:14 , Processed in 0.0977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